跳到主要內容

蒸氣男孩(スチームボーイ)-騎在炸彈上飛行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在近十年前,蒸氣男孩可以說是許多大友克洋影迷非常期待的新作,特別是期待本片能夠再次帶來1988年的AKIRA那般的震撼。然而,蒸氣男孩上映後,呈現出來的評價相當兩極。

當年在觀看本片時,原本事前的期待全被混亂、不知所以的劇情發展給弄得一頭霧水。出色的視覺表現和充滿各種怪異的劇情發展產生極大的不協調感。

因此,普遍都認為本片沒能像AKIRA那樣再造一個巨大的幻想冒險故事,甚至早幾年由他監修改編的Spriggan(世界末日),在幻想冒險的營造上還比蒸氣男孩好。

但不可諱言的是,蒸氣男孩在技術上的成就,即便放到現今來看也是少有作品能夠與其比肩的。在多年前收的DVD上觀看時,受限於載體的限制,很多細節都沒能真正清晰地看到原始的面貌。

這一次,透過BD這個本世代的載體,充分地體驗到了蒸氣男孩那原本的面貌,更加地讚嘆本片在2004年就能呈現出這麼驚人的作畫細節,幾乎毫無挑剔的空間。

不過,這次透過BD觀看蒸氣男孩,不只是真正地感受到本片在技術層面上的原始震撼力,而且能夠用全新的角度來欣賞本片,感受到了本片真正的意圖,因此對本片有了一個新的評價。

而這一切或許都該歸功於史丹利庫柏力克的奇愛博士。因為在這之後,正好開始欣賞史丹利庫柏力克的電影,而他的政治諷刺經典名片-奇愛博士更是必看的電影。

這次觀看蒸氣男孩時,腦海中不斷回想起的其實並不是大友克洋在本片幕後提到的大砲之街,也就是蒸氣男孩構思的起點,而是政治諷刺經典-奇愛博士。

雖然說,蒸氣男孩與大砲之街所強調的都是荒謬的現實,諷刺對戰爭的狂熱已經達到匪夷所思的地步。然而,蒸氣男孩有許多衝突矛盾的劇情發展方式其實更像奇愛博士,而不像大砲之街。

因為大砲之街是一部短片,故事僅聚焦在為戰爭而生的街道上,沒有太多空間去發展這之外的劇情,因此故事相對簡單,以直接的方式呈現出為戰爭而生的街道的盲目。

可是,蒸氣男孩是一部劇情長片,不僅交代了蒸氣城和蒸氣球的前因後果,還包含了十九世紀的世界局勢,並以當時剛開始帶動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動力做為科幻的題材,建構了一個維多莉亞風的蒸氣龐克世界。

在這樣充分的劇情空間中,沒有能夠看到類似AKIRA那樣充滿驚奇的冒險故事,卻反而多了很多令人不知如何理解的故事發展。其實,這些故事都是以類似奇愛博士那種形式在進行一個黑色戲謔諷刺劇演出。

直接地讓這些受到力量誘惑的人們,赤裸裸地呈現出那愚痴的一面。

基本上,蒸氣男孩的故事可簡單分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諷刺劇,一部分是冒險劇。原則上,冒險劇都是由本片主角,雷(James Ray Steam)負責的。冒險劇的部分主要功用是在提供娛樂性,讓本片不至於太過枯燥。

然而,冒險劇的部分精彩固然精彩,但與本片實際上的主軸卻不太相干。本片的主軸仍然是在諷刺劇上,而且諷刺劇不是只有在角色上,也滲透到本片的各個層面中,包含本片主角雷在內,都是諷刺劇中的一環。

而雷的爺爺洛伊德(James Lloyd Steam)和父親愛德華(James Edward(Eddy)Steam)之間的爭鬥也不是甚麼對錯的爭論,他們所爭的都不過是自己所崇拜的力量使用方式而已。

在序幕中,洛伊德和愛德華從冰島帶回了高純度的水,可以用來製作超高壓的蒸氣,存放到蒸氣球之中。可是,這裡的蒸氣卻不是高溫,而是低溫。顯然這樣的設定是刻意地和一般認知的蒸氣做出區分,用來表述本片的蒸氣設定其幻想色彩。

在製作蒸氣球的過程中,因為洛伊德的激進冒險,終於讓蒸汽球製造成功,但卻也因此犧牲了愛德華。

但在歐哈拉財團登場之後,愛德華卻搖身一變成了大魔頭,還刻意地把他的外貌變成半人半蒸氣龐克風的機械感,十足地有科學怪人特色。

這種轉變就像是愛德華在那蒸氣之中見到了神的力量一樣,因此他將身心奉獻給蒸氣之神,讓自己成為半機械人的樣子也包含了一部份要讓自己能夠成為蒸氣城的中心。

原本還想試圖阻止過於冒險躁進的洛伊德,結果在意外事故中見到了蒸氣的力量,轉而投效到崇拜力量的陣營裡,變成不輸給洛伊德的狂熱者。

而洛伊德製作蒸氣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打造蒸氣城,但洛伊德的蒸氣城其實只是個大型遊樂設施而已,這在蒸氣城以原始控制中心重新再啟動時就可看到。

雖然說,洛伊德只是想用蒸氣的力量來建造遊樂園。但自始至終都可以發現洛伊德對力量的低估和對政治現實的輕忽,十足是個典型的理想派科學家。

有一幕相當值得注意。洛伊德帶著雷來到蒸氣城的蒸氣戰車格納庫時。最先,雷以興奮之情看著諸多的兵器裝備,就像你我的童年對軍事武器總是有著莫名的愛好。這時,洛伊德只是不斷強調這些兵器都是用來發動戰爭的,而戰爭就代表著是要去殺死其他人。

雷只回答說,要殺死誰當然要看到時候是跟誰發生戰爭,跟誰發生戰爭,誰就是敵人。而這些兵器自然就是用來殺死敵人的。

但是,當雷看到那輛撞毀他家的蒸氣戰車時,頓時表情改變了。是的,只有當敵人不是自己或自己熟悉的人時,才能把戰爭說的這麼輕鬆。當這些令人興奮無比的兵器是要來破壞你的生活時,還能這麼開心地看著它嗎?

奧本海默:我們科學家的雙手沾了血。

洛伊德雖然表現出了對戰爭的不快,但並不表示他看清了這個世界運作的真相。只要蒸氣球發明成功,只要蒸氣城被製造出來,就會引起其他對力量有所渴求的人們對蒸氣力量的追逐與競賽。

而洛伊德沒能看清這點,甚至冒著會被歐哈拉財團利用的風險去製作蒸氣球,只是為了他的偉大樂園。然而,即使沒有蒸氣球、沒有樂園,人類還是可以活得好好的。但像蒸氣球這樣的超級武器一旦誕生,整個世界就會前仆後繼地製造各式各樣的蒸氣球和蒸氣城。

說到底,洛伊德和愛德華其實並沒有不同,他們都是對力量狂熱的科學家,他們都用著近乎宗教崇拜的方式去冒險實現他們的理想。愛德華沉浸於對力量的崇拜之中,即使這力量要用在軍事方面也無所謂,因為那也是展現力量的一種方式。

洛伊德對力量的迷戀使他忽略了現實尚未做好準備去承擔這個力量所要背負的責任,甚至冒險在對力量有所渴求的財團之中去製造蒸氣球,讓歐哈拉財團得知了超級力量的存在,最終洛伊德的樂園理想和愛德華的軍事力量拼湊出了一個怪異可笑的畸形怪獸。

再看歐哈拉財團的實際展示。

歐哈拉財團的代表人物當屬賽門(Archibald Simon),這位可說是活生生的貪婪代表人物,由他來諷刺財團對財富的迷戀是最合適不過。只要有錢賺,甚麼事都可以做,包含戰爭。

而受歐哈拉財團之邀前來的各國高官更是另一個絕讚的諷刺。這些人都是在遠離戰爭前線的安全大後方享受奢華生活的高官,用他們買來的各種軍事武器,指揮著他們國家的人民上戰場去送死,而他們只會坐在兵圖桌前玩著悠閒的戰爭遊戲,精算著他們能在戰爭中撈取到多少財富。

而這些貪婪的戰爭發動者來到歐哈拉財團的新式武器展示會場,卻顯現出一副畏懼戰場真實危險的一面。對比著在下面為歐哈拉財團的兵器訂單拋頭顱灑熱血的員工們,這場荒謬的戰爭真是諷刺至極。

而史蒂芬生(Robert Stephenson)和大英帝國軍方也不遑多讓。

他們對蒸氣球的期盼與歐哈拉財團並沒有不同,他們也是想要得到更多的力量來武裝自己,維護英帝國在世界的霸權,或是藉由力量來大量出售各種兵器來獲得巨大的財富。這一點,甚至是大衛(David)也毫不遲疑地顯露出野心來。

至於歐哈拉財團的大小姐絲卡蕾特(Scarlett O'Hara-St. Jones)則是一個與雷完美搭配的絕妙對比。絲卡蕾特基本上完美貫徹了何謂不知世事的大小姐樣板,其諷刺的對象正是當時諸多的上流社會人士,甚至包含了一些貴族大小姐。

絲卡蕾特諷刺的對象就是那群只懂得在高級場合出入的富有人家,他們不懂戰爭是什麼,只關心戰爭開打後,某些奢侈品可能會因為交通受阻而買不到(不是變貴),或是面子問題。對於戰爭的認識就如同遊戲一般,最先理解的其實只是贏和輸而已。因為贏或輸會變成他們日後社交的話題。

然而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不是只有科技飛速進步的好處而已。人類社會正面臨高速往都市化發展的狀況,以及快速地拉大貧富差距,社會階級嚴重地被金權所左右,造成了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但卻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中。

科技進步帶來的財富只有社會的頂端才能享受得到,下層民眾的生活比過去還要困苦、克難。

而此時所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其所代表的科技帶來美好未來的願景,對比現正困苦地生活在比鄰而居的平民百姓,不就是一個天大的諷刺嗎。

對於玩弄科技力量,競相追逐力量所能帶來的財富的上流人士,把戰爭當作遊戲,把人命視作進步的耗損,齊聚這些貪婪財富與權力的所在,就是由英女王主持開幕的世界博覽會。

對於遠在天邊的戰爭,那可一點都不甘他們的事。上戰場是窮人的工作,誰叫他們沒錢。

可是,當戰爭打到眼前時,就算是有錢人,子彈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世界博覽會所象徵的科技帶來美好未來的幻想就像這一片片玻璃般,脆弱不堪一擊,夜裡的美麗冒險不過是個幻想。

戰爭從來都不是甚麼遊戲。

對利慾薰心的人來說,只要能賺到錢,就算是用騙的也都要騙到手,即使會有犧牲也在所不惜。

可是,對於這群被力量、財富沖昏頭的蠢才們來說,只有贏才是一切,因此戰爭一旦開始就勢必要進行到底。所以,衝突只會不斷升級,而他們永遠也無法看清自身的愚蠢正一步步把自己推向末日,拖著這個世界跟他們的愚蠢一同陪葬。

人類還無法掌握的力量被喚醒了。

蒸氣城象徵的正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末日武器-原子彈。

初次造出,但對其實際力量還未能探知的蒸氣球,對人類來說,就像是擁有無限能源一般,正如同當時剛發明原子彈時的人類那樣,核能似乎無所不能,像是人類終於掌握了上帝的力量。但就像小孩玩大槍一樣,拿在手上的其實是我們一點也不了解的力量。

奧本海默:漫天奇光異彩,猶如聖靈逞威,祇有千隻太陽,始能與它爭輝」。

透過蒸氣球釋放出威力的蒸氣城就是原子彈的樣貌,烏黑的圓筒狀外表就像原子彈爆炸時的黑色煙霧。而此時設定為低溫的蒸氣這才明白其所象徵的正是核戰爭帶來的核子冬天。

看似美麗的冰柱,但這若是帶幅射線的雪花,相信一點也不美麗。

透過幻想式的蒸氣龐克設定,低溫的蒸氣席捲倫敦的樣子,其實就是在以蒸氣龐克的方式表現出核戰爭的後果。

終極兵器所到之處,無堅不摧,敵我不分。

不管什麼力量都無法阻止。

這是人類所不應該擁有的力量,至少現在的人類還沒有能力去正確使用。更不用說,這樣的力量落入了唯利是圖的商人、過於天真的科學家、迷戀力量的野心家、崇拜武力的軍人、無知愚蠢的貴婦...不管是哪一個,都會造成災難。

最後,雷是甚麼樣的人?

雷跟爺爺和父親都是一樣對科學有著極度天分與愛好的科學家。最初,他看著財團的一臉壞樣,自然地靠向了爺爺那邊,選擇了爺爺所說的事實。

但是,當雷被財團擄走遇到了父親後,又被父親的蒸氣城夢想給說服,選擇加入了父親的陣營,甚至可能會接受父親要把蒸氣城交付與他的責任。

然而,在蒸氣城內遇到逃出的爺爺後,見到停放在格納庫,那台曾攻擊過他家的蒸氣戰車後,雷又改變想法,投向了史蒂芬生和英國軍方,並把蒸氣球交了出去。

可是,史蒂芬生和英國所做的事情和父親、財團並沒有不同,他們都是對力量迷戀、貪婪的人,他們在乎的只有奪取這個力量為己用,用來增加更多的財富或是權力。

雷能做甚麼?或者應該說,大友克洋在問的是,面對財團、政客、軍人和無知的科學家,我們能做甚麼?我們能來得及阻止災難發生嗎?

其實,大友克洋沒有給予雷一個明確的立場,一個清楚的答案,可以去直接指出政客、商人、軍人、科學家們所做的都是錯誤的,只有雷選的才是對的。事實上,可能也不存在一個正確的選擇。所以,雷只能不斷地逃來逃去,不斷地在不同陣營中逃來逃去。

所以,這片就擁有了冒險劇的部分。既然正確的選擇還未可知,那至少要能阻止錯誤的事情繼續發生,因此,雷就是用蒸氣的力量來阻止錯誤繼續下去,證明雖然還未能知道力量的正確使用方法,但至少可以阻止錯誤。

幸好,蒸氣男孩有冒險劇的元素,不是單純只有諷刺劇,所以可以慶幸,這場突然的降雪只是場美麗的人禍,而不會演變成核子冬天。

然而,雖然巨獸已被摧毀,但它所帶來的影響已經不可能改變,世界各地將會繼之而起許許多多的模仿者,不論是想再度重現它的光芒,或是改進出更驚人的巨獸,人類將會在毀滅的邊緣繼續掙扎著。

在本片最後,有許多後續的故事發展情節,影射了真實歷史的許多面向。

強大的裝甲列車,搞不好列車砲也會登場。

還有赫赫有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壕溝戰。

還有空想的火箭兵變成蒸氣飛行兵。

還有變成飛行員的絲卡蕾特,顯然經過這次事件,她應該有所成長改變了吧。

洛伊德與世長辭。

這是...?

大概續作計劃要登場的新反派吧~但本片票房不佳,續作遙遙無期。

其實,蒸氣男孩是一部蠻有意思的作品,只是觀看的角度要從戲謔、諷刺的方向來看,才能體會到本片那些奇特劇情橋段設計的原由。而且,從片尾透露出的劇情發展方向,應該是會朝向第一次世界大戰發展,這實在是令人相當期待會如何繼續去嘲諷這些一次又一次不斷發生的愚蠢戰爭啊~

可惜,應該很難等到了。

Wiki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