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電影上映以來,關於這部電影已經有許多精采的討論與分析文章,其中又以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備受矚目,各種討論與褒獎都是圍繞在小丑周邊,幾乎成為神話、成為傳奇了。
不過,我並不想在這篇文章裡討論小丑,或是說以小丑作為主要的討論對象。這不是說我對小丑有甚麼偏見。而是對我來說,黑暗騎士這部電影的主角是蝙蝠俠(布魯斯偉恩),而且我對於編導對於蝙蝠俠的安排更有興趣,所以我更想聊一下關於蝙蝠俠(布魯斯偉恩)。
首先,要回顧一下開戰時刻中蝙蝠俠的誕生。
還記得布魯斯偉恩怎麼說的嗎?
布魯斯:小時後我被蝙蝠嚇到了,現在我要把這個恐懼帶給那些壞人。(大意應該是如此)
布魯斯偉恩的父母被殺,使得他童年與青少年時期承受極大的痛苦與自責,這一開始並未使他就立志成為正義使者(何況這時候的他也沒有力量)。他曾經自我放逐,墮落成為犯罪者(他曾經憎恨的人),還記得他也曾想直接闖入黑幫地盤去殺掉費康尼,或是殺死他父母的搶劫犯。
幸運的是,他有對他從不放棄的老管家以及時刻提醒他正確的道路的瑞秋。加上後來忍者大師的訓練,教他克服憤怒與恐懼,將其轉變成力量。終於超越過去的陰影與痛苦成為黑夜天使。
以上是開戰時刻中蝙蝠俠的誕生,或者是說布魯斯偉恩的蛻變。
現在來到黑暗騎士
小丑,一個純然的惡。哈維丹特,一個純然的善(幾乎是)。蝙蝠俠,夾在這兩者之間,既非善亦非惡,永遠也無法成為白騎士,但也不會墮落成為惡,是一個矛盾的存在。
但是最後至善的代表哈維丹特一瞬間就成為惡,這個可以與開戰時刻的布魯斯偉恩對比一下,相似的打擊可以造就如此不一樣的結果。當然,布魯斯偉恩也幾乎差點就成為惡了。
曾經是蝙蝠俠期待的正義天使,只要高登有正義天使、有白騎士,黑騎士就能卸下武裝。這個至善的代表就這樣被傷痛擊潰,徹底的墮落。你注意到了嗎?蝙蝠俠看著受傷的白騎士有多難過,這個他曾想賦予重任的男人就這樣捨棄了曾經堅信不移的正義。
這是對蝙蝠俠的一個試煉,人的心是如此容易被摧毀,即使是曾經堅信不移的事物也一樣。
編導摧毀白騎士讓蝙蝠俠無法期待光明的騎士來承繼他的任務,使他明白蝙蝠俠已經是無法擺脫的另一個自我,一個其他人不能取代的身份。
另一個則是瑞秋
瑞秋曾許諾,當布魯斯偉恩不再需要蝙蝠俠時,瑞秋會等到那時候。
所以,布魯斯偉恩心中永遠有期待,即使現在瑞秋與別人在一起也一樣,只要高登市不再需要蝙蝠俠,只要白騎士哈維丹特能取代蝙蝠俠。他,布魯斯偉恩就可以放下蝙蝠俠,與瑞秋在一起。
可是,小丑破壞了這一切,瑞秋死了。幸運的是,老管家阿福理解瑞秋對布魯斯的意義,所以把瑞秋的留言燒掉了,讓布魯斯帶著瑞秋留給他美好的承諾,繼續堅強的走下去。
這裡,編導賜死瑞秋,並留給布魯斯偉恩美好的承諾。一方面從實質上消滅了蝙蝠俠的弱點(其實是布魯斯的弱點),另一方面又不會徹底打擊他的意志,甚至還能保有美好的記憶作為情感的動力繼續走下去,使得原本的弱點成為他人無法觸及的堅強意志。
再來,布魯斯偉恩曾說:蝙蝠俠的弱點是無法忍受他人的指責。也就是說,他認為蝙蝠俠是在做好事,所以他無法接受被誤解,被當作壞人。
可是在最後,他為了維護哈維丹特的名聲,或是說白騎士對高登市的崇高價值,蝙蝠俠必須做出犧牲。蝙蝠俠必須承擔莫須有的罪名,成為黑騎士。
哈維丹特:你不是死得像一名英雄,就是活得夠久看著自己成為一名惡人。所以他既成為雙面人(檯面下),也死的像一名英雄(檯面上)。
而蝙蝠俠既不能成為(檯面上)英雄,也不會成為(檯面下)惡人。
這裡蝙蝠俠又超越了一個弱點,可以承擔莫須有的惡名。
總計一下
一、蝙蝠俠明白他不能寄望替代者,這條路必須獨自繼續走,超越了夥伴的難關。
二、瑞秋的死從實質上消滅了蝙蝠俠感情上的弱點,同時又不會打擊到他的意志,超越了感情的難關。
三、為了守護白騎士的榮耀,蝙蝠俠可以承擔所有的罪名,超越了名聲的難關。
這三件事都是小丑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而小丑卻是整部戲從頭到尾沒有改變的角色,從一而終,沒有得、沒有失。
而蝙蝠俠卻是改變最大的(扣除死掉的雙面人)
編導在本片中處處設下了對蝙蝠俠的考驗與試煉。如果說,開戰時刻是蝙蝠俠的誕生;那黑暗騎士就是蝙蝠俠的進化了。
最後,蝙蝠俠離去的背影一點也不讓我覺得感傷。我只感覺到真英雄誕生了,而且更無所畏懼,幾乎沒有弱點~
你還能找到蝙蝠俠所恐懼的事物嗎?蝙蝠?瑞秋?名聲?夥伴?...阿福?
如果接下來的壞蛋曉得蝙蝠俠的真實身份?那麼阿福或是福克斯會是接下來被編導賜死的對象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