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妳一生的預言(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可能性一直都存在於想像力之中

科幻從來就不是能不能,而是持續在發生的真實,只是時候未到而已。


這是一本較偏軟科幻的小說,由八篇中短篇組成。最長的75頁(七十二個字母),最短的才4頁(人類科學的演化)。雖說偏軟科幻,比較少具體的科幻科技設定描寫,但對於科幻想像的邏輯思考卻不少,其中幾個故事在這方面的科幻想像思維更是頗有挑戰讀者智力能否跟上的程度(智慧的界線、除以零)。

一開始會買這本,當然是因為被提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異星入境(Arrival),這裡就不再重提中文譯名的不相干翻法了。英文原名的Arrival在理解故事之後,會發現Arrival有諸多解釋,當然,最棒的就是那個超越線性時間的那一刻到來。

總之,雖然是因為電影而買了這本書,但看完這本書之後,深深發現,這裡面的八個故事各有魅力,而且個人最愛的其實不是妳一生的預言(異星入境的原著),而是巴比倫之塔、智慧的界線、七十二個字母、上帝不在的地方叫地獄這4篇。

先談妳一生的預言,原著和電影在故事細節上有蠻多的差異。但說真的,很少有電影和原著比較之後,我比較喜歡電影的。印象中,只有教父、飛越杜鵑窩等經典名片,個人是覺得電影超越原著的。

其他大多數情況都是比較偏愛原著版本。畢竟,電影在時間和成本的限制較只需要想像力的原著多太多。也因此,電影幾乎都無法避開刪減原著、甚至大幅度調整故事架構篇排來適應有限的時間與成本問題。

異星入境在故事架構調整時,在維持了原著的核心精神原則下,調整了原著中可能會讓故事較不易聚焦的部分,另一個則是讓原著中只能以文字描述想像力的部分,透過影像與剪輯,讓形式昇華,成為只有電影才能做到的故事表達模式。透過兩者的比較,便能理解異星入境這部片為何能夠入圍諸多影展或電影獎的最佳改編劇本提名或得獎了。

這部電影正是改編典範的最佳之一。

另一個則是我最偏愛的幾則故事的概念,也就是假說世界線。在本書中,有三則故事是所謂的假說世界線。假說世界的概念就像是多拉A夢的如果電話亭。假設一個世界的基礎構成與我們已知的世界構成的科學基礎不同之時,在那樣的假說世界中談論科幻與科學會是甚麼模樣,這就是這三篇故事在談的(巴比倫之塔、七十二個字母、上帝不在的地方叫地獄)。

這和常見的科幻想像不同,常見的科幻想像依然基於現實科學去推想未來的模樣,假說世界從科學基礎的起點就不同,所以科幻想像的未來也完全不同。更為有趣的是,作者基於這樣的假說世界,並不以純然的幻想或奇幻來構思故事中的科學型態,而是基於假說世界應當要有的科學基礎來發想假說世界的科幻。

同時,也以嚴謹的邏輯來辯思這樣的假說科幻的假說科技基礎。最為有意思的一點依然是,在故事的最終都以同樣的科學邏輯,嚴謹地建構出假說世界的科幻真實,不論故事母題為何。

作者Ted Chiang(姜峯楠)對於科幻有著相當大膽的視野,經常在故事中提出一個深具說服力的想像世界,以此來呈現科幻故事所探求的主題。同時也不流於說教,而是讓讀者自行去發掘故事中的意義。中短篇的長度也非常合適快速的閱讀完一則後,留點時間來咀嚼消化,而不用急於要把整本讀完才行。

最後,期待其他七則故事也有機會能被改編上大螢幕。


姜峯楠Wiki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