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聖母峰之死(Into Thin Air)-死亡地帶的夢想

征服絕境?還是被絕境征服?


不只是聖母峰,世上有許多充滿危險的事物,而總是會有許多人對此趨之若鶩,不論理由是成就前無古人的壯舉,抑或是滿足個人的名利慾望,比起成功觸及那一瞬間的人數,征途路上的犧牲者更是難以計量。

1996年的聖母峰山難來得比想像中的突然與意料之外,看似準備最為草率與無謀的團隊卻不是這場山難的主角,反而是準備最為充分的團隊才是這場山難傷亡最為慘重的一隊。一切的災難皆是由許許多多看似不甚重要的細小疏失與決策連串起來,成為最後無可迴避的結局。

關於這個事件,事實發生的經過與緣由有各種說詞,但其實沒人真正知道哪一個故事版本才是最接近事實真相。就如同本書所提到的,人類在8000公尺以上的高峰時,已進入了所謂的死亡地帶。高空中的稀薄空氣與極寒氣候,每分每秒都在殺死人類的肉體,從皮膚到腦細胞,無一倖免,即使是最優秀的天才登山家也不能豁免。

在這種情況下,有多少人能有足夠清醒的判斷力能夠做出最佳的決策,誰也說不準。但相反的,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倖存者或犧牲者做出了甚麼樣的決定,也都不能過於怪罪。畢竟,沒多少人是專程爬這麼高去找死的。誰都希望能夠在取得功成名就之後,活著下山,回到家人與朋友的身邊,向他們述說自己不凡的偉大經歷。

或許,登山商業化後,對於極具專業攀登的領域造成了質的改變。但登山商業化這件事也是經由專業登山者帶入的,而不是業餘登山者可以輕易觸及的。同樣的,其中的風險與利弊權衡也應該是已被評估過的,或至少利益是被評估過的。

然而,在商業化之後,山難並未顯著地大幅到提高比率,反而讓攀登與登頂人數成長較多。如前所述,利益是被評估過的。若是每每帶領攀登都會有嚴重傷亡時,那麼登山商業化自然而然就會被市場淘汰掉了。但事實卻是相反的。

所以,有時候不得不思考。經過先驅的開拓、後繼者的開展,所締造出來的已不再是前無古人的征服絕境,而是另一種更為昂貴,但相對安全許多的旅遊冒險體驗。人們追逐的先驅所創造的偉大故事,期盼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如此成就一番,繼而締造了新興行業,名為夢想實現。

以為征服的是絕境、但其實是幻境。以為征服的是絕境、但被征服的一直都是被欲望束縛的人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