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自由(Freedom)-當有所迷惘時就該拿出來看的書

有些書是需要每十年就拿出來看一次的,而自由則必定是之一。


自由讓我足足看了四個月,從去年(2012)的12月21日開始閱讀,一直到今年(2013)的4月28日的凌晨一點才全部看完。當然,這中間其實因為遇到了許多事情,耽擱了不少可以閱讀的時間,否則起碼應該可以再早個一個月看完才對。

自由不容易閱讀的原因不是因為文句艱澀,而是文章構成相當地巨大。全書共分成十二章,約637頁,扣掉各章之間的空白頁,全書仍有617頁之多。但,我看過的書在600頁以上的不算少,包含克林頓回憶錄這種全書高達近990頁的巨作都能順順地看完。那麼,自由如此難以閱讀地足夠順暢、快速的理由是什麼?

攤開自由全書的章節。

序幕【好鄰居】25頁;

佩蒂自傳第一章【好相處】22頁、第二章【最好的朋友】81頁、第三章【自由市場培養競爭】79頁;

2004年【山頂開採】57頁、【女人世界】64頁、【好人的憤怒】62頁、【真是夠了】42頁、【壞消息】66頁、【華盛頓之魔】67頁;

佩蒂自傳第四章【六年】31頁;

尾聲【坎特橋社區湖】21頁。

自由一書除序幕和尾聲外,主要由佩蒂自傳和2004年的故事組成,其中佩蒂自傳的前三章放在2004年之前,最後一章放在2004年之後。將2004年,也就是本書主要故事的發生時間點包裹在佩蒂自傳之中,由佩蒂自傳前三章所構成的因作為2004年故事的源頭敘述,再由第四章來接續2004年故事結束後,由佩蒂自傳來延續故事後來的發展。

除此之外,自由還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各章節並沒有再繼續分出次章節,每一個章節就是一則獨立的故事,完完整整地敘述一則故事,不穿插其他故事線於其中,因此完全沒有分出次章節的必要,所以就變得一旦開始閱讀,如果沒有一次把一個章節看完,下次回頭再看時就需要再花費額外的時間去回憶本章節前頭在描寫的內容。

可是,再看看構成本書的主要部分的章節,從佩蒂自傳第二章開始,幾乎每一章都超過50頁,甚至還有80頁這種相當於短篇小說分量的章節。等於是說,如果沒有辦法空出個下午來一口氣看完一章,那就註定分成一段一段閱讀時必然要花些時間回顧前面了。

自由一書所描寫的故事不外乎就是當代美國家庭面臨的家庭成員彼此間的問題、不同家庭間的問題和美國的政治和社會氛圍對家庭的影響等等,可以說涵蓋的層面從個人到社會議題、政治立場都有相當程度的描寫,但問題是,這一切跟本書書名【自由】有什麼關連?或者說,本書以自由為名是想要從這個故事中探討什麼?

其實可以發現,在故事之中,不論是自由的或是不自由的,其實都和幸福沒什麼絕對關聯。而且自由以各種形式存在,也以各種面貌存在著看似自由、其實卻不自由,看似不自由、其實卻自由。或是對某些人來說是自由的,但卻其他人來說是不自由的。

就拿佩蒂的其中一妹妹來說,艾比蓋。佩蒂的父母來自一個富裕且有歷史的家族,因此他們在金錢上從未有所匱乏過,因此兩夫妻致力於各種社會活動,同時也算是放任家中的孩子自由成長,特別是偏好藝文活動的兩個妹妹。艾比蓋喜愛戲劇,因此佩蒂的母親總是以鼓勵的語言和無止盡的讚美來培養艾比蓋。

對艾比蓋來說,享有家人無止盡的支持和不虞匱乏的金錢,她理當可以在戲劇界自由自在地發展開來,就算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也好。但實情卻不是這樣,對艾比蓋來說,佩蒂的母親喬伊絲的支持才是真正阻擋她邁向自由最大的阻力,喬伊絲的讚美成為艾比蓋僅存的一切,喬伊絲的讚美成了艾比蓋的詛咒,讓她永遠也無法獲得真正成功的詛咒,因此她刻意選擇失敗來報復喬伊絲的讚美,讓她的讚美也一無所有。

沒有想到當初以為給予的最大自由卻成了最大的不自由,以為自由可以帶來幸福,但其實卻是不幸。

但是以佩蒂的兒子喬伊來看,喬伊逃離了家之後,理應獲得了自由,雖然在金錢上還是需要家裡的幫忙,但是他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更多的選擇自由,他可以選擇一個和父親沃爾特理念不同的生活方式,去作一個為了功成名就而踐踏在他人屍體上的職業。還有,為了自我滿足於遊走在不同女孩身邊,特別是美麗的女孩,而將他和康妮之間的關係視作某種遊戲。縱然康妮有著許多明顯的問題,但康妮對這段關係是如此的看重,甚於她自己,而喬伊卻只是利用這段關係來方便自己而已。

康妮隱性的強烈佔有慾雖然沒有直接對喬伊產生束縛,但卻讓喬伊在道德上總是過意不去,當然,康妮對喬伊的言聽計從也是讓喬伊可以從道德束縛逃離的手段之一。游移在康妮的束縛和自由之間並沒有讓喬伊真正地找到他想要找到的成功,當喬伊一次次在外面那個更大更自由的世界尋找他的自由但卻遭遇到失敗時,又一次次地回到了那個他認為不自由的康妮身邊,去沉溺在康妮那令人窒息的愛和懷抱中。

人們總是嚮往著更多的自由,不論是自己想的或是希望給予別人的。但當走進了那個名為自由的世界時,卻發現自由並不如想像中地那麼美好,因為每個人都在追尋自己的自由,自由的世界給自由的人選擇自己的生活,但其實生活總是有其他人存在,彼此間的自由成為了他人的不自由,因為自由是競爭的、是需要去打敗別人的自由,但這個結果卻不一定是每個人真正需要的,不一定是幸福的。

或許,我們需要的自由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多,雖然總是貪婪仰望著那個無止盡的天空,妄想著征服整個天空的美夢,但其實我們需要的不多,當擁有太多自由,或者說投入了太過自由的世界時,會發現那個世界不再是當初所仰望般地這麼美好,充滿了各種凶險。得到了更多自由的同時,也得到了更多來自於其他人為了他們自己的自由而向你發起的挑戰,自由越大敵人越多,而幸福就離你越遠,一切都變了。

當追尋自由的初衷不見了,自由就像面臨滅絕危機的蔚藍鶯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但其實能夠安心棲息的所在卻越來越少,最後再也找不到歸巢而滅絕。但我們需要的並不是整個天空,而是一個安心的歸巢,一個足夠生存的天空即可,那個無邊無盡的天空雖然很美好但卻不是我們需要的。

自由也多方涉及了美國政治,雖然不免地有著作者的政治立場於其中,但其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對美國的國際政策有著類似上述的觀點,更多的自由不代表著更多的幸福。

在書背有一小段文字:「自由能給我們的,是幸福以外的一切...」

但問一句,不自由就能給予我們幸福嗎?顯然也不行。那麼幸福要去哪裡尋找?或許在我們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只是被那炫目亮眼的天空給暫時迷惑了而已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