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追求幸福的權利

愛一個人應當優先尊重他的意願,而非自身的感受。


本片果然如我所預料的那般煽情、催淚,不過我倒是沒猜對故事的發展方向。本片的故事重點並不是著重在那場官司上,而是這個家庭在面臨分崩離析之際時,每一個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來挽救一切,來挽救他們曾經珍視,也希望繼續維持的關係。這裡面就當屬主角凱特的方法最直接,也最主要。

故事開始採用從多個角色的觀點視線敘述,藉以來拼湊這個家所發生的種種一切,而家庭中的幾個要角都有個人的心聲陳述,表現了這些成員在家庭面臨重大變故之時,各自的心理是徬徨、是無措、是痛苦、是逃避等各種表現。雖然說,這樣的直接陳述角色心聲的手法很容易讓觀眾產生認同與同情,但是也容易讓角色形像扁平化。

在影片前段出現的安娜提告之後,這個官司其實並沒有成為故事的焦點繼續被關注發展,只是讓原本潛藏危機的家庭關係提供引爆點,讓這個難關不再是默默地啃噬著這個家庭的生命而已,而是首次被拿到檯面上公開地討論接下來要怎麼辦、怎麼作。

這時候多線敘述開始收攏,更完整地拼湊出故事原貌,也更清楚地呈現出這個家的問題點在哪裡,也就是母親莎拉的態度。母親莎拉的形像建立其實有點偏頗,太過強調莎拉對凱特不能放手這件事,在劇中更多次讓莎拉用了非常強烈的語氣來強調這件事,而又多次提到莎拉疏於照顧另外兩個孩子,導致另外兩個孩子在很多時候都看起來像是被放逐一般。像是莎拉與布萊恩在消防隊停車場的一番爭論,怎麼看都會讓人感覺莎拉非常地偏心。

因為多次讓莎拉表現出在這方面的強勢態度,以至於當莎拉在法庭上向安娜詢問安娜真實的意向之時,讓人頗感錯愕、突兀。特別是莎拉還曾去找過坎伯爭論安娜提告的適法性,一點也看不出來莎拉曾是個職業律師,反而比較像是火冒三丈的母親。這樣的形像到莎拉在法庭上逼問安娜的瞬間就變了,莎拉突然成為一個律師,而且很清楚安娜另有目地,這樣的轉變確實讓莎拉這個角色改變的不太自然。

母親莎拉的演繹就是處在時而偏執、時而理性、時而絕望的狀態中跳動,以至於莎拉的演出較為單薄,角色深度和複雜性偏弱。而父親更慘,在沙灘之旅前,父親的存在幾乎就像個人型立牌,不僅沒有表現出忍讓莎拉任性的那一面,也少有機會看到布萊恩扮演好父親這個角色。

在最後收線之時,有兩個小插曲。一個是揭露坎柏承接這個案子的理由,一個是審判該案的法官的喪女之痛。兩個插曲其實都明顯地對莎拉不利,再度加強了將觀眾的同情推向安娜這一邊。可是,這兩個插曲其實對於本片最後的答案關係不大,只是加重了本片煽情和催淚的效果而已。

本片有一個我很喜歡的神來之筆,就是傑西站在法院頂樓,將親手畫的凱特肖像撕碎灑向天際,這一幕就是本片最棒的暗喻。後來莎拉在法庭上向安娜逼問出真相時,都沒有這一幕來得精巧與傑出。傑西這個角色其實在戲裡沒多少台詞,可是他的一舉一動都更真實地反應了面對這個難關的痛苦,也因此當傑西拿出畫給凱特看時,傑西當下就明白了要拯救這個家的唯一辦法,也才有最後下定決心,痛苦地撕碎他心中掛念的凱特,因為他必須先放手,才能說服別人放手。

另外有趣的一點則是坎柏最後來找安娜,告訴她獲得勝訴了。當然,我們都知道凱特已死,這個官司的結果其實也沒有任何意義了。但是,仔細回想就可以注意到這個官司的真正原告者其實並不是安娜,而是凱特。想要伸張自己身體的權利的人並不是安娜,而是凱特。因為凱特面臨的正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困境,凱特想要的是解脫,而非繼續讓自己痛苦和讓家人痛苦。這是凱特的意願,可是莎拉卻總是無視。因此凱特不得不透過安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讓莎拉站到法庭上,真實地感覺到凱特對於伸張自己身體權利的強烈訴求。

不管莎拉多麼愛凱特,凱特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即便答案是死亡,也應當尊重。

其實本片的故事核心相當不錯,很有深入探討的空間與深意,可是導演用了太多旁白陳述,點破了太多東西,沒有適度留白,讓觀眾有較多的思考空間,畢竟意在言外的表現方式會讓電影的後勁比較強。加上有點過度渲染催淚元素(真的很煽情,我自己也被逼淚了好幾次),讓本片有點流於狗血片。而且幾個角色形象建立略微偏頗,有意圖迫使觀眾明顯對某一方產生過度同情的感覺,同時也讓幾個角色形像因此變得太片面、單薄,較為遺憾。

三個小孩之中,個人比較欣賞傑西,傑西這個角色比直率的安娜有趣許多,雖然安娜很討人喜歡,可是在故事中只是作為凱特的代言人而已,實際上並沒有自己的空間,這場官司也是因為凱特才有,因此安娜對故事的推動力是最弱的。而凱特的演出確實很棒,無奈電影留給她的都是博取觀眾眼淚的戲分較多,而忽略了凱特那病弱的年輕外表之下,其實有個超齡成熟的思維,而正是這個超齡的內在才有了這部戲。傑西雖然總是默默無語,可是卻看出了凱特的真實想法,比他的父母看的更清楚,也才有傑西撕碎凱特肖像的一幕。

Wiki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