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亞歷山大帝 最終剪輯版(Alexander Revisited The Final Cut)-Reach And Fall

亞歷山大帝不若典型的英雄史詩電影那般,只是描述英雄的崛起與傳說的締造而已,還試圖深入英雄不為人知的陰暗面,揭開後人為他披上的神話外衣,探索真實的亞歷山大傳奇。

劇院版的敘事方式仍採用線性手法,由四十年後的托勒密從回憶中逐一口述亞歷山大的傳奇故事。

亞歷山大的童年就身處在父母的爭吵與仇恨之中、少年時期與赫費斯提翁的相識、與眾多朋友一同在亞里士多德的門下受教育、馴服戰馬布西發拉斯、在父親迎娶克麗歐佩特拉的酒宴上與阿塔魯斯起爭執後被腓力流放、然後就是腓力舉行女兒婚禮的場景,但是在腓力遇刺身亡這段則先被跳過,接著就是亞歷山大與大流士三世的高加米拉會戰。到這裡為止,是亞歷山大的崛起過程。之後則是亞歷山大向東繼續追捕大流士三世、征服遙遠的東方部落、迎娶大夏貴族之女羅克珊娜、穿越興都庫什山進入印度、失手殺死克利圖斯、在海達斯佩斯會戰受了重傷後返回巴比倫、在赫費斯提翁的病逝後,亞歷山大也陷入重病時才回頭演出腓力遇刺身亡的過程以及他與母親奧林匹亞斯的訣別。

劇院版將腓力遇刺作為對亞歷山大一生中最重大的影響,也是從此與母親奧林匹亞斯不再相見的理由。

最終剪輯版的敘事順序則完全不同,一開場就是高加米拉會戰,接著又跳回童年,然後又是追捕大流士,又跳回過去,腓力遇刺也沒有特意略過。將亞歷山大崛起後的征服之路與崛起前的往事一一相互對照著演出,似乎不再將腓力遇刺作為亞歷山大最主要的影響,而是將亞歷山大的成就與不幸作一個對比,就像托勒密所說的:Reach and Fall(盛極則衰)。亞歷山大每征服一個地方得到的不是理想的實現,而是理想的破滅。

就如腓力在佩拉的岩洞中對亞歷山大所說的:

No man or woman can be too powerful or too beautiful without disaster befalling.
(沒有男人或女人可以獲得太多的權力或太過的美貌而沒有任何苦難降臨)
They laugh when you rise too high. And they crush everything you've built with a whim. 
(當你爬的太高,他們嘲笑你,然後他們會將你辛苦建立的一切摧毀。)
What glory they give in the end, they take away. They make of us slaves. 
(不管他們給你什麼榮耀,他們都會拿走。他們使我們成為奴隸。)

稍微查了一下,針對亞歷山大生平改編的電影歷來只有兩部,一部是1956年的Alexander the Great,另一部就是2004年由奧利佛史東執導的Alexander

從片名可以得知,奧利佛史東將後人給與The Great(大帝)尊稱給拿掉,只留下Alexander是為了將亞歷山大從後世的添油加醋神話傳說中還原為擁有真實人性的亞歷山大。可以說,奧利佛史東想拍的是亞歷山大這個人,而不是被神化的亞歷山大大帝傳奇。

在劇中有幾個重要的關鍵象徵先說明一下:

第一、恐懼
命運之神眷顧勇者
維吉爾-埃涅阿斯紀

恐懼,這個主題在劇中多次出現,恐懼的象徵最明顯的就是馴服戰馬布西發拉斯時所用的影子,恐懼的力量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亞歷山大為追尋永恆的榮耀,恐懼是他的頭號敵人。征服恐懼,同時也征服了死亡,榮耀就是你的。亞歷山大歷次戰役無一不是在征服恐懼,對於榮耀的渴求讓他每每在生死關頭發揮出超人的勇氣,一馬當先衝入敵陣,他的將軍、士兵受其鼓舞,也發揮出超常的能耐,一次次地打敗對手,戰勝死亡。

恐懼之神Phobos,在高加米拉會戰前哨出現。

馴服戰馬布西發拉斯時,用太陽神阿波羅的詭計來說明地上的影子,以協助布西發拉斯克服對影子的恐懼。換句話說,征服了恐懼,耀眼的太陽就在眼前。 

第二、既代表翱翔天空的亞歷山大,亦代表宙斯的鷹

老鷹首次出現是在亞歷山大第一次征服恐懼的時候,也就是馴服戰馬布西發拉斯。因為,這不只是布西發拉斯征服了對影子的恐懼,也是亞歷山大對無人能馴服的戰馬能鼓起勇氣站出來,向父親、母親和在場的眾人首次展現自己的雄心壯志與才華。 


戰場上的老鷹代表著宙斯,代表著亞歷山大正受到命運之神的眷顧,老鷹也是榮耀的指標,當大流士三世從戰場逃離時,老鷹也跟著追過去。 

老鷹最後一次出現則是代表著亞歷山大,天空的鷹與地面的蛇相鬥,最後老鷹被蛇咬死,蛇墜落地面而死,敘述著亞歷山大的死亡與蛇的反噬有關。而蛇可能是奧林匹亞斯、也可能是軍隊將領。 

第三、波斯神話的至高善神Ahura Mazda 




Ahura Mazda的形像多次出現,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亞歷山大死前,想將戒指獻出的時候。此時一隻老鷹從中飛出,然後亞歷山大嚥下最後一口氣。 

猜想,奧利佛史東應該是藉由Ahura Mazda的形像與宙斯的化身相近而進一步將其引借為宙斯,而亞歷山大在死前的動作應是一種終於來到眾神面前接受審判的感覺。腓力也曾自稱為第十三神,希望能在眾神間擁有自己的位置,也是一種對於榮耀的極致追求。亞歷山大在此應該就是類似的感覺。 

第四、蛇環 


上面那個是奧林匹亞斯的,下面這個是羅克珊娜的。亞歷山大遠征到大夏,迎娶了一個沒有政治地位的蠻族之女,而且是正室,完全無視將領希求的馬其頓血統繼承人的聲音。這個蛇環的用意如此地明顯,正是用來隱喻亞歷山大的伊底帕斯情結。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希臘神話英雄們 

因盜取天火而被宙斯囚禁在高加索山上,終日被老鷹啄食肝臟的普羅米修斯。 

不只殺死父親,還娶了母親、生了孩子,最後得知真相後,刺瞎自己的雙眼的伊底帕斯。 

奪得金羊毛的伊阿宋。 

殺死自己的孩子的美狄亞。 


以及最重要的,完成十二功業,但在瘋狂中殺死自己的孩子的海克力斯。 

盛極則衰是最終剪輯版的主要核心,與劇院版著重的伊底帕斯和海克力斯象徵不同,最終剪輯版不只是強調神話的詛咒發生在亞歷山大身上,還更進一步地指出神話英雄的榮耀與悲劇也隨侍在亞歷山大身邊。 

亞歷山大從高加米拉會戰開始,每一件功業達成之後都有一段過去與其對照,當功業越偉大,伴隨而來的悲劇與懲罰就越重。這種敘事方式是非常地不英雄,這不是典型的英雄史詩表現方式,沒有無私無瑕的英勇事跡,隨著亞歷山大南征北討的腳步,看到的不是英氣煥發的亞歷山大、不是英雄氣概的亞歷山大,反而是越來越多的仇恨、謀殺、辱罵、偏見。伴隨著偉大功業而來的並不是眾人稱羨的光榮與美好,是更多的不幸與悲劇。 

亞歷山大在繼位之前,飽受父母間的憎恨之苦。但是,亞歷山大在這之間不過是難作人子罷了,他追求的完美榮耀仍一絲未損。可是,腓力意外遭刺殺身亡之時,亞歷山大在青年將領簇擁之下,戴上了染血的王冠,從這一刻起,亞歷山大追求的完美榮耀已經先染上了血腥與恥辱,即使這王冠一直都是他夢寐以求的。 


奧林匹亞斯:The world is yours. Take it!

更不用說奧林匹亞斯那曖昧的態度,更加重了亞歷山大背負的原罪,在還沒有開創功業之前就先背上了恥辱,逼的亞歷山大必須不斷地追求更大、更遠的榮耀,不斷地征服、再征服,想要完成亞里士多德所說的,無人達到的功業,前往印度洋,順著海洋、進入尼羅河、進入地中海的偉大功業。 

奧林匹亞斯很清楚亞歷山大心中那想實現偉大功業的夢想,她幫亞歷山大掃清了障礙,讓亞歷山大終於有一展雄心壯志的機會,但卻也讓亞歷山大背上了這沉重的包袱。 

這命運就像是海克力斯一樣,為了償還殺子的罪孽,而踏上了十二功業的征途。

海克力斯的典型形象之一,頭戴獅頭、身披獅皮。

著名的海克力斯盾牌。(應該是海克力斯盾牌,因為跟阿喀琉斯盾牌差蠻多的

亞歷山大的東征就是為了彌補弒父的原罪,為了尋找救贖,不斷地向東而去,祈望能到達前人所未能及的世界,創造千古不朽的榮耀,以稍稍弭平心中的罪惡感與羞恥。可惜的是,他不管去到哪裡,都找不到心靈可以平靜的地方,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他稱之為家,可以讓心靈獲得平靜的家。

腓力:A king isn't born, Alexander, he is made. By steel and by suffering. 
(國王不是與生俱來的,是被鋼鐵和苦難鍛造出來的。)
A king must know how to hurt those he loves. It's lonely.
(國王必須知道如何去傷害他所愛的人,國王是孤獨的。)
Ask anyone. Ask Heracles. Ask any of them. Fate is cruel.
(去問其他人、去問海克力斯、去問眾神,命運是殘酷的。)

即使是童年好友...

即使是父親的親信大將,面對背叛就如同蛇會反噬一樣,不能害怕、不能猶豫,否則受傷的會是自己。

有一個重要的支線是來輔助盛極則衰的主線,還記得亞歷山大說過,所有的神話英雄中,他最愛的就是阿喀琉斯。當然,最主要的就是阿喀琉斯與帕特羅克洛斯之間的友情與愛情,以及阿喀琉斯為帕特羅克洛斯復仇的傳奇故事。這個故事深深影響著亞歷山大與他的愛人摯友赫費斯提翁。當整個軍隊中沒有人能理解亞歷山大的理想與痛苦時赫費斯提翁就是唯一能和亞歷山大分享的人。 

當唯一能理解亞歷山大的苦與痛的赫費斯提翁病逝時,也代表著亞歷山大追尋榮耀的旅程結束了。領導著一支沒有人能理解他的理想、他追求的榮耀、他背負的原罪的軍隊是不能幫他實現他想追求的一切。 


赫費斯提翁病逝時,亞歷山大陷入瘋狂,重現了童年陰影,父親的亡靈再度出現,似乎先前在印度的達斯佩斯會戰見到的不是真的。 

亞歷山大本來以為這時候他已經辦到了,完成了海克力斯的十二功業,彌補了他的弒父原罪。但是原罪並沒有消失,在赫費斯提翁病逝後再度出現,但這時候的亞歷山大已經是孤獨一人了,他已經沒有動力繼續踏上征途。 

即使見到奧林匹亞斯的警告也置之不理。

明知道是毒酒仍毅然決然地一飲而下。 

在這條支線上有一個很多人難以接受的部分,同時也是英雄史詩片的大忌,就是非異性戀情誼。據史料記載,亞歷山大不僅與赫費斯提翁有柏拉圖式的精神愛情,也與閹人巴戈斯有肉體關係。 

很多人應該都會覺得巴戈斯這個角色完全可以刪去,比起赫費斯提翁在戰場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亞歷山大的故事沒有巴戈斯仍舊可以講得下去,就算巴戈斯是真實歷史上存在過的人物也一樣。這一點在劇院版和最終剪輯版中就有明顯的差別,劇院版雖然未完全刪去巴戈斯這個角色,但是將巴戈斯的戲份嚴重的弱化,而在最終剪輯版中就可看到巴戈斯戲份還原後的樣子。


我持的看法則是巴戈斯是必要的。亞歷山大的原罪痛苦如此之大原因來自於他的多愁善感,亞歷山大不像腓力那樣較冷血、較不易展現懦弱的一面,正因為亞歷山大是這麼地情感豐富,更需要巴戈斯來突顯這一面。亞歷山大窮盡一生追求的其實就在眼前,可是卻又不得不離開。

在失手殺死克利圖斯之後,赫費斯提翁給與亞歷山大若是激勵,那巴戈斯給與的就是安慰。這兩人就是亞歷山大一生中唯一能敞開心房的人。所以說,如果少了巴戈斯,亞歷山大的脆弱就無從表現出來的可能了。

至於羅克珊娜,前面有提到,迎娶羅克珊娜主因是伊底帕斯情結,另一個原因是亞歷山大的民族融合理想。可惜的是,羅克珊娜本來是被馬其頓將領鄙視的蠻族,但羅克珊娜一成為巴比倫女王之後就開始鄙視其他蠻族。在印度對亞歷山大的一席話徹底傷了亞歷山大的心,羅克珊娜註定不能理解亞力山大的苦與痛。 

國王是孤獨的... 

病榻前圍繞的眾將領就像滿腹禍水的毒蛇一樣,他們在乎的不是國王的健康、理想和苦痛,他們在乎的只是權力。 

眾人爭奪亞歷山大遺體的醜陋面貌,他們在乎的只是當下能獲取的利益,他們在乎的只是眼前能享受到的權力。就像亞歷山大曾說的:所有的老兵都能領到全額退休金,都能返回家鄉與妻兒相聚,在老了以後還能跟孩子們談談過去的往事。但是,你們僅只於此了。在歷史上,你們都會被記上背離國王的罪名,你們的名字只會消失在歷史中,永恆的偉大榮耀與你們無緣。 

亞歷山大死前以謙卑的態度獻出的戒指最後跟著他的殞落而碎了。戒指碎了,但是亞歷山大得到永恆的榮耀。

托勒密雖得到亞歷山大遺體和戒指,但永恆的榮耀卻不屬於他。 

一生中因背負原罪與遠大的理想而汲汲營營地不斷追求偉大的功業,每一次征服都不能使他的理想滿足,每一次征服都不能讓他感到原罪已被彌補。

一次又一次地前進,前進到再也無法前進為止,直到他失去了摯友、失去了他的帕特羅克洛斯,他的腳步才終於停止。但他仍舊未曾感到足夠,即使在死前都要謙卑地祈求眾神的憐憫。

殊不知,他的腳步早已越過許多偉大的神話英雄,他完成的功業連海克力斯也比不上,他造就的傳奇已經是神話的代名詞,他的名字已經等同於榮耀。

他,是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苦難伴隨著榮耀而來,榮耀越高、苦難越重,承擔的痛苦也越多。亞歷山大在母親陰謀弒父的原罪之下登上王位,在取得榮耀之前就承擔了莫大的痛苦,一生征討不只是逃離有著弒父陰影的希臘,不只是逃離母親而已,更是為了取得足以彌補原罪的榮耀,就像是海克力斯為了彌補殺子的罪惡而完成為人稱頌的十二功業。

雖盛極則衰,但衰落的只是人類的肉體,留下的卻是永恆的榮耀。


其他補充

本片在許多細節相當的考就,以下針對戰爭場面簡單說明一下。

無馬鐙騎術,在當時,馬鐙尚未發明,所以可以看到片中只要出現騎馬的畫面都是無馬鐙的騎術。無馬鐙的騎兵不像後來重裝騎兵那樣可以輕易對步兵衝鋒,充其量只是可在戰場上快速移動的兵種,在混戰時下馬作戰是很常見的。


高加米拉會戰,片中只出現兩場大會戰,其中海達斯佩斯會戰因為戰況較為複雜,導演選擇以較簡單的方式來陳述他想表達的部分。但是,高加米拉會戰就呈現的相當清楚和完整,戰前亞歷山大對眾將領說明戰術就表達的相當清楚了。而實際拍攝出來的部分也相當好,相當難得可以看到這麼精彩的,只有在冷兵器時代才有的軍隊陣型對抗。

這個細節不曉得有多少人注意到,在亞歷山大向自軍右翼移動時,在騎兵與滾滾沙塵中隱藏著一支輕裝步兵,這支輕裝步兵的用途就是要在吸引住大流士三世的騎兵時出擊牽制騎兵用的。

這個鳥瞰鏡頭很清楚地表達了亞歷山大的戰術,除了繼續誘敵的卡山德騎兵外,還有包含上面所提的輕裝步兵,就是有這兩支牽制部隊,亞歷山大率領騎兵主力才能擺脫追兵直攻大流士三世。

高加米拉會戰資料參考。

古希臘時代的馬其頓步兵方陣,這個絕對是電影史上獨一無二的畫面,當然,不只是步兵方陣,還有其他輔助方陣的輕裝步兵,以標槍、弓箭、投石器作為武器等等。

關於方陣可以參考百度百科的資料,馬其頓方陣

在泰國拍攝的海達斯佩斯會戰則著重在這是亞歷山大最為血腥、贏的最殘酷的一仗,馬其頓方陣首次遇到方陣不起作用的戰象攻擊,方陣幾乎瀕臨崩潰。


在方陣幾乎崩潰的狀況、在馬匹恐懼戰象無法向前馳援步兵時,亞歷山大再次征服了恐懼,單槍匹馬衝進了敵陣。征服了恐懼、就征服了死亡。

中箭落馬的亞歷山大,他的勇氣再度鼓舞了馬其頓士兵,他一人的勇氣扭轉了整個戰局。


結論

不否認,奧利佛史東想要在這部電影中呈現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加上許多英雄史詩電影的大忌,像是同性情誼,弱雞般又優柔寡斷的大帝、以及越後期越黑暗的劇情等等,都是典型的英雄賣座大片中本該避免出現的元素,而這篇心得也仍有許多未能寫到的遺憾。因此,很多觀眾恐怕看完之後都是抱著一頭霧水的想法離開戲院的,更不用說對同性情誼反感的人了。

可是,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是如此的與眾不同,這個亞歷山大是如此的複雜、如此的人性、如此的掙扎在命運中,更不用說眾多精心考就的細節,吸引著我跟隨著亞歷山大的躍起和殞落。范吉利斯(Vangelis)的配樂更是精準地捕捉到亞歷山大每個時期的精華,少年時期首次如鷹般展翅的初昇之陽、高加米拉會戰的奮起、迎娶羅克珊娜、征服印度、殞落等等。

少年們,鼓起勇氣、征服恐懼,永恆的榮耀就在你的手中。

亞歷山大大帝百度百科
Alexander IMDB

電影海報分享






可以注意到亞歷山大的頭盔也是獅子造型,又一個海克力斯的象徵。







 日版海報看起來就是跟其他版本很不一樣...

美版最終剪輯版藍光封面

最後再補充一些藍光資訊,美版藍光是兩片25G收錄,而台版是一片50G收錄。可是台版實際用到的容量只有35G,最終剪輯版片長214分鐘,這個長度與魔戒加長版相當,可是魔戒都用了兩片50G來裝,亞歷山大帝只用一片,而且還沒裝滿,這是相當可惜的,更不用說台版還把美版的特別收錄都拿掉了。

目前的最終剪輯版在影音品質上算是可以取得的最佳版本,絕對比當初的中藝DVD強一百倍以上有剩。看看2014年會不會發個十週年紀念版之類的,補上更完整的幕後花絮,就像王者天下導演版一樣。

留言

  1. 看完大大的文章很感動!比起其他心得把亞歷山大帝當成英雄神話來審視,批評得一無是處,看您的文章真的是各種舒服,不管是細節還是對隱喻的解釋都讓我上了一課。這部作品對我來說從來不是亞歷山大有多偉大,而是他真實的個性以及故事,少了神話的光環反而更觸動我的心,看到最後實在很虐心啊,總之喜歡這部片很久了,謝謝大大的文章 :)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