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風聲(The Message)-詭譎多變的心理戰

你有自信能逃出這個陷阱嗎?

本來以為風聲是諜報戲,但其實是心理戲,而且是不管被困的一方或是困人一方都陷入這個心理密室。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的反派,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反派,編劇賦予武田一個完整的動機,讓武田能有充分的理由說服觀眾為何急於抓到老鬼,然後又因為時間的急迫作了許多不得不的無奈之舉。

故事從武田將被調回日本,武田向掛尾中將提出最後任務的請求開始,然後就轉到武田發起這個誘捕老鬼的行動,過程還回憶到武田在會議上公然攻擊上級的事件,以及武田似乎有病在身的樣子,最後是剿匪司令揭發武田並未取得掛尾中將的命令,武田和剿匪司令為逃過軍法,只好結為一丘之貉,繼續完成逮捕老鬼與摧毀反日地下組織的計畫。

武田的動機與行動將故事的開頭與結局作了很棒的首尾呼應,雖然身為反派,卻不會讓觀眾覺得又是一個樣板人物而已。武田的立場與心境都有充分的描述,成為這個誘捕行動的重要背景。

然後是五位被誘捕的軍機處人員(吳志國立場比較怪,後面再談),五位被誘捕的人從一開始不明這個密會的原由,透過武田一點一點的資訊與誤導,五個人之間產生了許多有趣的變化。像是分別約談個人以突破心防、關閉大多數電力,尤其是照明,以加重每個人的心理壓力、釋出訊息分化五個人之間的信任等等。這之間的戲劇性可說是精彩萬分,讓人很期待接下來的發展。同時,劇情中更安排了許多精彩的鋪成與伏筆,可說是不到最後是不能一窺全貌的。

雖然事前有許多新聞報導宣傳本片有很多的酷刑,但是這些酷刑其實大多只是點到為止,並沒有像受難記那樣玩到皮開肉綻、血流成河。風聲的酷刑主要還是放在提高觀眾的緊張感,去期待是否會有人被逼到吐出真言。血腥度倒不是最重要的,演員的逼真演出才是讓觀眾信服的關鍵。

五位嫌疑人以蘇有朋飾演的白小年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不敢相信那個單純的乖乖虎能夠把這樣一個娘氣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值得為他喝采,所謂的好演員就是能不斷挑戰自己、給觀眾驚喜。

出色的劇本、流暢的節奏、優秀的演員、懸疑的配樂構成了這部好看的心理諜戰片。

倒是運鏡用了太多手持,讓我覺得有點多餘,本來手持應該能提供許多不穩定的視覺感受以及懸疑感,但是在不必要的地方用手持只是讓我覺得在賣弄不必要的技巧而已。有些時候還是需要穩定的運鏡來提供流暢的觀影感受,非手持的運鏡才能呈現畫面構圖的技術是否扎實,越是大師級的導演對手持運鏡的運用越是保守,因為他們知道手持運鏡很容易變成譁眾取寵的方便工具。

雖然劇本提供了精彩的有趣的故事,但是科技細節部分卻成了這部片的硬傷,間諜傳訊很少會用摩斯碼的,就算有母本也一樣,也不會這麼冒險只用單次加密的密碼,更不用說傳訊的方式也不會這麼公開冒險。這個技術細節可能是編劇對諜報戰不是很清楚,也可能是刻意的用摩斯碼,以利於大多數觀眾能較易於理解劇情吧,不想觀眾花太多腦力在解碼遊戲上,畢竟這塊搞得太複雜,恐怕沒多少人能看懂。

再來就是吳志國的問題了。據武田所述,他從日軍司令部發出電訊到汪偽剿匪司令部後,即得到老鬼將密電電文送出的資訊。排除日軍司令部有內賊的可能,那老鬼必定是在剿匪司令部內送交電文的過程中洩漏出去的。從負責將電文譯成明文的李寧玉、負責送電文給軍機處長的顧曉夢、負責呈電文到司令部室的軍機處長金生火、以及在司令部負責收電文的侍從官白小年都是嫌疑人,唯獨碰巧在軍機處的偽軍大隊長吳志國不是電文必要經手人之一。

武田把吳志國列為疑犯的理由令人疑惑。

第一、武田要這些人到城堡集合,顯然是基於電文必定會經手這些人,所以武田不必要知道電文經手時是不是有不相關人員看到,否則剿匪司令部的嫌疑人會多不勝數,抓都抓不完。

第二、假設武田知道當時吳志國剛好在軍機處,有可能瞄到電文內容,所以才把吳志國找來,但這個理由也說不通。因為吳志國不會這麼無聊到整天窩在軍機處等電文來偷瞄,因為他不是電文必要經手人,這樣的舉動反而會讓人懷疑。況且吳志國是軍隊隊長,常有軍務在身,在司令部的時間不固定、也不夠長,他那天剛好在軍機處並不能用來懷疑他可能是老鬼。

第三、倘若武田連吳志國當時剛巧在軍機處這種事都能得知,可見他在偽軍司令部已有不錯的情報網,透過這個情報網應該就能找出老鬼了。隨意的將偽軍司令部的幾個高級軍官監禁起來,連偽軍司令都火冒三丈的衝來理論,日軍高層有可能完全不知道嗎?

總之,把吳志國抓進來的理由確實很牽強。但吳志國在主要劇情的必要性卻是不可忽視的,所以還是把這個漏洞放在前面所提的技術細節上,讓它勉強也算技術問題之一吧~

最後,因為本片有諸多的技術細節瑕疵,所以不適合去深究其合理性,所以回到一開始所講的,風聲不是諜報戲,而是心理戲,角色之間的心理與戲劇衝突才是本片好看之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