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去菁存蕪的典範


說真的,開場讓我確實有一點點小期待,但顯然我還是過於樂觀了~

就原著而言,我個人是比較欣賞天使與魔鬼的。天使與魔鬼比達文西密碼有較多可深入與展開的劇情可探討,達文西密碼就如好萊塢動作片一樣,劇情深度不需要,只要有足夠多的高潮起伏就可以了,觀眾走出戲院也不需要去記得在演什麼,對我來說,達文西密碼的故事就是這樣。主角一行人追趕跑跳碰的一路到終點,沒有留下甚麼東西可以讓觀眾去思考的。

天使與魔鬼則是相反,對於好萊塢需要的精彩不間斷的動作戲不足且牽強,反而留下比較多的空間可以去發展戲劇性。兩相比較的結果就是達文西密碼的解謎與動作戲完整且連貫性強,也更合理,缺點是沒有劇情空隙讓人物有故事可以發展。而天使與魔鬼則是解謎牽強,動作戲不足且不連貫,但是有留下足夠的空間可以進一步發展角色張力。

上面寫了這麼多對原著的看法應該能知道我對天使與魔鬼的看法了。天使與魔鬼的主角應該定位在總司庫卡羅身上,因為本書書名【天使與魔鬼】指的應該是總司庫心中所共存的天使與魔鬼,而非表面上所述的科學與宗教的衝突。可惜電影改編方向完全錯誤,忽略了原著中總司庫的原本意義,反而把表面上的科學與宗教的衝突當作主題來演繹。另外,電影也沒有注意到原著的解謎過程的缺失與不足,將其原本的呈現,使得中段動作戲顯得可笑、不合理且一廂情願。

存蕪】則是原著中挺鳥的地、水、火、風的解謎,光是用雕像的手所指的方向來作為解謎依據就是一個極度可笑的設定,電影改編未能針對營救四名樞機主教的橋段進行改良,讓解謎更合理、動作戲更易連貫,反而照著原著那稱不上有甚麼巧思的設計直接改編,結果就是這四段營救戲碼讓我看的真是呵欠連連。

去菁】是電影改編拿掉了原著中總司庫的設定以及原本的【內心話】,這些【內心話】正是用來描述總司庫的【天使與惡魔】,總司庫一心認為心中所聽見的聲音是【神示】,將【神示】作為一連串犯罪行為合理化、正義化的藉口,卻不知心中的聲音也可能是【魔鬼的呢喃】。另外,就是總司庫是已故教宗的孩子,原本這個設定可為總司庫最後自焚帶來更強的戲劇性,總司庫在無意中發現弒父的真相,這才是能讓他從認為心中的聲音由【神示】轉變為【魔鬼的呢喃】的關鍵。電影改編針對總司庫改動甚大,卻沒能讓他的犯罪動機顯得更合理、更具說服力,因此總司庫就淪為一個呆板的守舊派犯罪者,僅僅是因為科學與宗教的不相容而犯罪,將原著中的本意完全抹去。失去了【天使與魔鬼】所指的意義,讓故事不知所云、名不符實。

雖說,光明會在原著中就是被總司庫利用的樣板,但電影改編也太隨便了,除了一開始對光明會的歷史來由一長串的解說之外,之後光明會就像未具名的殺手一樣被遺忘在不知名的角落了。那位光明會的殺手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嗎?

羅柏蘭登與維多莉亞也是改編的挺慘的,維多莉亞一整個就是路人甲,對於劇情推動的貢獻度極低,而羅柏蘭登也是挺失敗的改編,原著中的蘭登起碼還衝上直升機去了。作為動作戲的主角,我相信電影劇本中,【蘭登】這個名字被喊的次數一定很少。要知道,成功的動作戲主角的名字一定在劇中不斷的被大喊,這樣觀眾才會記住主角有多麼重要,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的一定是主角。

最後,本片還是有優點的,就是漢斯季默的配樂,配樂比電影本身好太多,幸好有漢斯季默的音樂,不然電影一定會更糟的。

留言